立即订阅

城市更新是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

2023年03月16日 10:03 来源于:共富财经
(原标题:城市更新是楼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)【玉环杂谈】在城市更新模式下,转型以房地产为主导,回归公益,国企和政府平台作为先遣部队进

(原标题:城市更新是楼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)

【玉环杂谈】

在城市更新模式下,转型以房地产为主导,回归公益,国企和政府平台作为先遣部队进入。

笔者注意到,今年的“两会”,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,还是代表委员的提案,都在强调城市更新。什么是城市更新?简单来说,就是重新安排不合理的城市空间,让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各得其所;水、电、管道、燃气管网等公共设施要补充更换;修复完善小区功能,有物业有服务,打造5-15分钟社区生活圈,老人大人小孩都有自己想要的空间。

城市更新不仅是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,也是楼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空间。对此,笔者先举个例子。房子和汽车都是支柱产业,但发展情况完全不同。最近燃油车一步步降价,楼市回暖。据知情人透露,现在的汽车性能、质量、外观都比20年前好很多倍,而价格却只有原来的一半。房子呢?高速发展这么多年,质量不好,甚至担心楼的交付。

在几次座谈会上,有的领导或专家认为,从数量上看,房子已经足够了,但仔细看看大家的生活质量、配套设施、社区服务、小区面貌,就发现与城市光鲜亮丽的外表格格不入,高质量的发展就难说了。尤其是70%的人口都集中在主城区,但主城区的房子却可以用“又老又小”来形容。大部分都20多岁了,还在用坛子气。各种线路老化,采光通风差,设计落后,外墙和走廊破旧。

很多人说问题这么多,为什么不早点改革?很简单,这些区域活动空间小,业主多,各有诉求。很难改变它们,所以最好绕过外围的洁净空间。而且在过去的20年里,各大城市都在开发新的区域、开发区、副中心等。产业布局宏伟先进,轨道交通也在向外延伸。各方在业绩诉求上都是急功近利,有了这样的“规划红利”加持,老城区就被搁置了。

楼市20年来一直居高不下,主战场就在老城区外。卖了很多地,盖了很多房子,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。现在看,房地产成了“造城”的融资工具。很多宏大的、大规模的计划都没有落地(短期内也不可能落地)。规划红利已经异化为房地产市场繁荣,吸引了各方投资者。当涨价预期消退,当需求开始退潮,发现自己真的想住在这里不靠谱,结果就是用脚投票。

这时候发现中心区和老城区有烟火,有温度,有人情。问题是,经历了过去20年的楼市繁荣,中心城区或者老城区的房子虽然老了,但房价也上了好几个台阶。更何况由于回旋余地小,供应不灵活,老城区和中心区房价贵。这几年,每当中心区有新房供应的时候,不管是新供应还是旧的拆迁,很多都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单体建筑。

城市更新的前身是拆迁主导的旧改,房地产主导,房地产买单。拆迁要价越来越高,没有最高价,但是更高。没有能力补上配套设施,修复生态环境。不仅不能根治原有的“城市病”,还增加了日后的隐患。例如,每一个新项目都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投资回报,整个地区的地下管网压力更大,交通更加拥挤

在城市更新模式下,转型以房地产为主导,回归公益,国企和政府平台作为先遣部队进入。借助专项债务、更新资金、财政补贴、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等。所有公共设施、生态恢复等。需要补充的区域首先得到补充。该拆的就拆,但公益属性要保护。不要梦想“补偿财富”。想要高报酬的就先放一边,先推进老国有产业和商业的改造,先促进产业和投资。

在降低成本、补充设施的更新逻辑下,在密集人口的支撑下,区域内的商业、住宅、工业开始活跃、休眠、激活,国内消费也随之增加。从楼盘的角度来看,曾经被忽视的“老小”,如今已经成为总价可控(以小户型为主)、配套成熟、受青睐的“寄宿盘”,原来的业主也换了房子。即使不交易,业主们也开始了二次装修的“消费升级”,住或租都“两全其美”,整个城市的房子都被撬了个遍。这不仅是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标志,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。

(作者是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)

本专栏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特此说明。

关键词:
友情链接